企業如何善用AI促進共融 : 國際視野與實踐
在當今全球化的商業環境中, 企業日益重視多元、公平與共融(DEI)的價值。人工智能(AI)作為一項革命性技術, 不僅能優化營運效率, 更為企業推動共融提供了創新的解決方案。許多國際企業已經開始運用AI來克服共融挑戰, 創造更公平、更多元的工作環境與服務體驗。
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流程, 如招聘和績效評估, 容易受到無意識偏見的影響。AI可以透過分析大量數據, 識別並減少這些偏見, 例如科技巨頭IBM利用AI分析員工數據和績效評估, 以識別在職位分配和晉升中潛在的性別偏見, 並針對性地進行干預, 顯著提升了性別多元化指標。另一家跨國消費品公司聯合利華(Unilever)在其招聘過程中引入AI工具, 對求職申請進行匿名化處理, 去除可能導致偏見的人口統計資訊。這種做法不僅增加了進入面試階段候選人的多樣性, 也提高了員工的留任率和滿意度。
AI為身心障礙人士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輔助, 例如微軟於2017年推出的「Seeing AI」應用程式, 運用AI視覺識別技術, 能透過手機鏡頭和語音描述, 幫助視障人士識別周遭環境、閱讀文件, 甚至辨識他人表情, 極大地方便了他們的工作與生活。美妝集團萊雅(L’Oréal)和Grupo Boticário等公司則開發了AI輔助化妝產品, 這些產品能協助肢體不便的使用者獨立完成上妝, 提升其自主性與自信。
對於業務遍及全球的企業而言, 理解並服務不同文化背景的客戶至關重要。AI在這方面扮演了關鍵角色, 例如Mastercard與data.org合作發起的「人工智能加速共融挑戰賽」中, 獲獎項目之一的Quipu利用AI分析非傳統數據(如手機交易歷史、社交媒體互動等), 為哥倫比亞缺乏正規信用記錄的微型企業評估信用, 幫助他們獲得融資, 促進了當地小微企業的發展。電子商務企業可以部署AI, 根據不同地區的文化偏好推薦產品, 從而更好地服務新興市場的客戶。
要成功利用AI促進共融, 企業需要採取系統性的策略。首先必須將DEI原則融入AI的開發和部署的每一個環節, 確保AI工具的設計具有透明度和公平性; 其次, AI模型的訓練數據必須具有多樣性, 以反映世界的複雜性, 避免演算法延續或放大現有的社會偏見。全球調查顯示, 許多企業雖然認同數據管理對AI的重要性, 但在建立完善的數據治理模型方面仍有不足。此外, 讓多元背景的持份者參與AI專案的開發與部署, 能確保技術更好地符合共融的價值觀與目標。
推動共融AI不僅是企業的社會責任, 也是明智的商業策略。透過具包容性的設計, 企業能夠吸引更廣泛的客戶群體, 減少因偏見導致的產品推薦或客戶服務失誤, 從而降低品牌聲譽受損的風險。市調公司Circana的調查顯示, 具有共融性的美妝品牌其成長速度比缺乏共融性的品牌快1.5倍, 證明DEI能帶來實質的商業回報。當AI系統能夠理解並尊重不同用戶的需求時, 客戶會感到被理解和尊重, 這有助於建立更深層次的情感聯繫, 增強品牌忠誠度。
總而言之, 全球眾多企業的實踐證明, AI是推動職場及社會共融的有力工具。透過策略性地將DEI原則融入AI技術的開發與應用, 企業不僅能建立更公平包容的文化, 還能提升創新能力, 拓展市場, 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