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如何建立調解之都 (一)
在當今全球化時代, 國際爭端頻發, 從商業糾紛到地緣政治衝突, 傳統訴訟往往耗時耗力。調解作為一種靈活、經濟、高效的爭端解決方式, 正逐漸成為全球主流。香港憑藉其獨特的「一國兩制」優勢、共同法傳統以及中西合璧的文化, 擁有成為「調解之都」的巨大潛力。
香港早已在國際仲裁領域享有盛譽, 香港國際仲裁中心(HKIAC)作為全球公認的機構, 處理的案件數量穩步上升, 體現了國際社會對香港法律基礎設施和中立性的信心。 近年來, 香港進一步將焦點轉向調解。2025年, 由中國與近20個國家發起的國際調解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ediation – IOMed)正式成立, 並將總部設在香港前灣仔警署。這一舉措不僅標誌著香港從金融中心向外交和調解樞紐的轉型, 還強化了其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 IOMed作為世界上首個專注於通過調解解決國際爭端的政府間組織, 為香港提供了提供友好、靈活、經濟且高效調解服務的平台。
此外, 香港的調解生態系統以三大優勢脫穎而出:首先是深厚的專業知識, 擁有雙語專業人士和行業專家; 其次是可靠的立法框架, 符合國際標準; 最後是多元文化背景, 能夠處理本地、跨境和國際爭端。 這些基礎為香港成為調解之都奠定了堅實的根基。要將香港打造成全球調解首都, 需要多管齊下, 涵蓋政府政策、人才培養、國際合作和推廣等多個層面。
香港政府致力於深化調解文化, 將調解作為爭端解決的首選方法。在一般政策中, 政府合同已普遍加入調解條款, 鼓勵各方優先選擇調解而非訴訟。 同時, 香港擁有可靠的立法框架, 與國際標準接軌, 這使得其成為理想的調解目的地。未來, 政府可進一步修訂相關法規, 例如加強調解結果的執行力和保密性, 以吸引更多國際案件。此外, 透過「Mediate First: Connecting the Future」倡議, 香港旨在推廣調解作為解決爭端的首步, 連接本地、區域和全球各方。 這一倡議不僅提升公眾意識, 還能整合大灣區調解平台, 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內調解的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