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奥運盡顯高科技

Dr Joseph Leung

姍姍來遲的東京奧運終於在日本時間7月23日晚上8點正式開幕, 受到持續肆虐的新冠肺炎影響, 整個奧運足足延遲了一年。 這次不單是日本睽違50多年再次舉辦奧運, 亦是日本向世界介紹文化、展現科技實力的一個重要場合。

據了解, 在疫情席捲全球前, 日本早已開始籌備為全球觀眾們帶來最具臨場感的體育轉播體驗; 然而, 在疫情紛擾下, 這場奧運最後變成變成絕大多數賽事都不開放民眾入場, 甚至連開幕式也嚴格限制僅950人出席。

事實上, 從科技角度而言, 確真有不少亮麗的科技融入這次奧運會, 例如在開幕式接近尾聲時, 多達 1,824 架無人機組成的隊伍從體育館上空升起, 拼成東京奧運的官方標誌, 隨後無人機平穩地重新排列構成地球的立體形狀, 並由藍色與白色區隔海洋與大陸, 當這顆「地球」緩慢地旋轉同時, 重新演繹版本的 John Lennon「Imagine」在體育館中響起, 相互配合達到振奮人心的表演效果。

此外, 機械人亦是奧運會場中的一個焦點, 在會場內機器人仍舊擔綱起協助賽事進行的任務, 奧運會場中佈署著大大小小形式各異的機器人, 負責從歡迎各國體育選手到賽事中回收標槍等各種任務。為了改善觀賽體驗, 東京奧運利用5G高速傳輸優勢, 結合特殊角度設置的運動攝影機鏡頭, 讓觀眾能夠從運動員視角, 即時親眼看見比賽進行過程, 彷彿親身參與賽事一般。

為了讓觀眾更透徹地觀看賽事, 這次的東京奧運比賽中會在電視轉播中呈現更多關於比賽的數字, 好比田徑選手奔跑時的實時速度, 便能立刻在螢幕上向觀眾呈現。據《日經亞洲》指出, 東京奧運大量導入了檢測運動數據的體育技術, 瑞士頂級鐘錶品牌Omega會透過迷你感測器在賽事中協助收集運動數據, 能夠每秒收集速度、瞬間加速等2,000組數據。

至於臉部辨識系統, 以往辨識的方式都是採取臉部特徵, 例如眼睛、鼻子等的位置、形狀和大小來比對; 然而, 在戴口罩成為常態下, NEC開發出新的臉部辨識引擎, 分析眼睛和四周的特徵, 故此不論戴著哪一種顏色或圖案的口罩, 這套辨識系統的準確率還是能達到99.9%。

總括而言, 東京奧運會可算是日本的科技博覽會, 不過由於疫情, 能夠實地體驗的人數很少。 從自動駕駛汽車到面部識別系統, 從機器人再到雲端解決系統, 在東京奧運會上, 日本政府對聚集在首都的大約9萬名國際運動員、官員、記者和工作人員全方位地展示了日本最具創新性的科技力量, 並將這些科技融入日常使用之中。筆者期待這些科技未來能夠普及, 融入及改善人類生活, 更加期待三年後的巴黎奧運會能夠一切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