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瀏覽器革命:重塑營銷行業與機構的未來

Dr Joseph Leung

在2025年, 人工智慧(AI)技術已滲透到日常生活各個層面, 其中AI瀏覽器(AI Browser)的興起正悄然改變我們上網的方式。傳統瀏覽器如Google Chrome或Safari僅提供連結導向, 而AI瀏覽器如Perplexity的Comet、OpenAI即將推出的瀏覽器,以及Opera的Neon, 則整合了代理式AI(Agentic AI), 能直接理解用戶意圖、總結資訊、執行任務, 甚至完成購買, 而無需離開瀏覽器介面。這不僅重塑了用戶體驗, 也對營銷行業帶來深刻衝擊, 尤其是營銷機構(Marketing Agencies), 它們必須重新調整策略以適應這一變革。

AI瀏覽器並非簡單的瀏覽工具升級, 而是將大型語言模型(LLM)嵌入其中, 讓瀏覽變得更具對話性和預測性, 例如用戶查詢「倫敦週末行程」時, 傳統搜尋引擎會列出連結清單, 讓用戶自行點擊瀏覽; 但AI瀏覽器能直接從多來源彙總資訊, 提供個人化、動態的回應, 甚至自動預訂機票或飯店。這種「代理式」功能讓AI不僅是助手, 更是用戶的數位代理人, 能自主操作瀏覽器、處理複雜任務。

根據最新報告, AI瀏覽器正挑戰Google的統治地位, 預計市場份額將逐步增長。如Perplexity的Comet已進入測試階段, OpenAI的瀏覽器則聚焦於對話介面, 這些工具不僅提升效率, 還強調隱私保護和本地AI運算。對營銷行業而言, 這意味著用戶發現品牌的途徑從被動搜尋轉向AI主導的互動, 傳統的點擊率和曝光模式將被顛覆。

AI瀏覽器的出現正重塑數位營銷的核心邏輯。首先, 用戶行為改變:人們不再頻繁點擊連結或瀏覽廣告頁面, 而是依賴AI提供即時答案。這對依賴搜尋引擎最佳化(SEO)和付費搜尋(SEM)的營銷策略構成威脅。傳統廣告如橫幅或贊助連結可能失去效能, 因為AI能直接跳過這些步驟, 導致廣告曝光率下降。

其次, 新廣告機會浮現。AI瀏覽器可能引入新型廣告格式, 例如在AI回應中嵌入相關推薦, 或透過代理AI進行個人化推銷。舉例來說, Google正測試在AI概述(AIO)中置入廣告, 而AI瀏覽器如Comet則可能發展出基於用戶生態系統的精準行銷。這讓營銷從「廣播式」轉向「對話式」, 品牌需確保其內容能被AI模型正確解讀和推薦; 然而, 這也帶來挑戰:隱私問題凸顯。AI瀏覽器存取用戶的電子郵件、日曆和文件等資料, 以提供更準確服務, 但這引發數據隱私擔憂。營銷人員必須平衡個人化和隱私, 避免被視為侵入性推銷。

營銷機構作為行業前線, 將首當其衝。傳統機構仰賴數據分析、內容創作和廣告投放, 但AI瀏覽器要求它們轉型為AI導向的服務提供者。首先, SEO策略需進化:從關鍵字優化轉向「AI優化」, 確保內容適合AI模型的訓練和推薦。機構需投資工具, 模擬用戶在AI瀏覽器中的旅程, 並預測AI如何呈現品牌。其次, 機構的技能需求改變, 營銷團隊需具備AI知識, 如理解大型語言模型(LLM)和代理AI如何影響流量歸因。報告顯示, 機構應優先長尾關鍵字和高相關性內容,  以提升在AI環境中的品質分數。此外, 敏捷性成為關鍵:AI平台快速演進, 機構需持續監測變化, 並為客戶開發AI專屬服務, 如AI內容生成或隱私合規策略。擁有強大用戶觸點的品牌(如電子報或App)可在AI瀏覽器中獲益, 因為AI會考慮個人瀏覽上下文, 提升可見度。營銷機構可轉型為「AI顧問」, 幫助客戶適應這一轉變, 創造新收入來源。

儘管挑戰重重, AI瀏覽器也為營銷行業注入活力。品牌可透過AI實現更精準的個人化營銷, 提升轉換率; 機構則可利用AI工具自動化流程, 提高效率。但若不適應, 傳統模式將被邊緣化。專家建議, 機構應投資敏捷策略、預測分析, 並強調人機結合:AI提供洞察, 人類注入創意。

展望未來, AI瀏覽器戰爭才剛開始。Google正強化Gemini以應對, 而新進者如Perplexity和OpenAI則瞄準訂閱模式和OEM合作。營銷機構若能及早擁抱變革, 將在這波浪潮中脫穎而出。最終, 這不僅是技術升級, 更是營銷思維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