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症推動電子商貿

Dr Joseph Leung

新冠狀病毒持續不斷,令全球超過140個國家被感染,部分國家更面對每天過萬人確診,要降低感染數字封城,減少人群聚集,面對「足不出戶」的情況,科技可謂大派用場,協助及解決不少問題, 例如視頻會議令業務得以持續、電子學習令學生停學不停課、網上串流媒體平台提供大量娛樂節目,而更重要是能夠維持生活上應用的必需品,這些都是需要透過電子商貿來解決。

相比於2003年面對的沙士,不論是科技水平及市民對電子商貿的接受程度,都有很大的改善,以科技為例,當年智能手機仍未面世,家居寬頻仍未處於高速階段,更談不上電子支付。早前國際調查機構Ipsos 發表一份研究報告指出,香港市民正花更多時間和金錢在網上購買生活必需品,他們均認為是次疫症對本地的影響不會在短期內結束。

是次調查於三月十六日至二十日進行,研究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對香港人的消費習慣及消費者信心,結果是48%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花更多時間瀏覽在線平臺;然而,更值得注意的是36%的人在網上購買了更多的雜貨,33%的人使用更多的流動支付來避免與其他人不必要的接觸,只有6% 的人說他們沒有對日常生活做出任何重大改變。 

由於衛生問題得到高度重視,家庭清潔產品的需求仍然很大。27%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在網上消費了更多的錢,而超過一半(51%)的人說他們在離線產品上花了更多的錢。 健康補充劑的需求也很高,17% 的網上產品(8% 離線)以及手霜和保濕霜的支出增加,12% 的人在線購買更多產品。 儘管消費者支出習慣變化很大,但41%的受訪者表示,目前的情況不會對他們的收入產生重大影響,而29% 的受訪者表示,雖然他們的收入尚未受到影響,但他們預計收入會在某個時候減少。 

常言道:「有失必有得」,是次疫情退卻後,筆者期望能夠喚醒香港以至全球的人類更懂得注重健康,改變飲食習慣,而由於人類在這段足不出戶的日子,減少駕車、乘搭飛機等活動,因而減少二氧化碳排,令地球有個喘息的機會;然而,有一點可以肯定,便是電子支付、網購等習慣並不會因疫情完結而退卻,皆因已經成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