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鴻溝仍然有待改善
新的學年剛剛展開, 因疫情關係, 學生面對了一段長時間的網上學習, 現時終於等到面對面的學習機會; 然而在過去這種突如其來的轉變, 究竟學生們能否應付? 這正是要了解他們的「數碼公民素養」。
所謂數碼公民素養關乎學生是否具備使用數碼科技的能力及取向, 這是身為公民在數碼社會中生活、學習、積極參與,以及開展職業生涯的重要能力。數碼公民素養也是攸關社會福祉至爲重要的能力。
早於2019 年, 香港大學作出「數碼公民素養的學習與評估」(「數碼公民素養」)研究計劃, 首階段研究結果顯示, 香港的中小學, 學校間以及校内學生, 在數碼能力上均存在顯著差異, 而隨着網上教與學的應用越趨普遍, 這差異有可能進一步加深。是次計劃的研究結果有助進一步了解因2019冠狀病毒疫情而停課的學生、家庭、教師及學校所面對的挑戰, 以及復課時需要留意處理的事項。
由於網上學習在疫情期間成為學校教與學的唯一途徑, 而學校進行網上教與學, 學生需具備最基本的數碼能力以及要有合適的電腦使用。同時, 學校會按照其估計該校學生所掌握的數碼能力, 以及他們可使用的數碼設備, 設計和組織網上學習的內容。數碼能力是數碼公民能力的核心元素, 包括數據素養、溝通與協作、數碼內容創作、數碼安全, 以及使用資訊和通訊科技解決問題等五個數碼能力關鍵領域, 均能掌握基本技巧。
由於預期數碼鴻溝會因著疫情期間網上學習經歷進一步擴濶而加劇, 倘若情況未能及時改善, 停課期間依賴網上學習的結果, 不但會擴大校內和學校之間的數碼能力上的差異, 連帶在不同學科的學術表現也會受影響。
筆者非常認同是次的研究, 皆因不單是學生們, 還是其他人士例如長者, 都會因疫情而擴大數碼鴻溝, 看看近日「書面登記電子消費券計劃」事故, 便明白長者對掌握數碼科技的無助, 更何況是我們的未來主人翁, 期望透過融合跨學科學習實施, 能够提升學生數碼公民能力最關鍵的一步, 建立共同願景, 以及跨社群與不同持份者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和實踐機制, 最後能够加強學生的數碼能力和縮窄數碼鴻溝, 建立一個強大的網上學習支援系統, 改善整體的教育制度以切合二十一世紀的學習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