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新冠時代對企業的影響

Dr Joseph Leung

全球即將踏入新冠時代第4年, 若談到後新冠時代未知是否言之尚早, 事關除確診數字有所回落, 病毒仍然在變種, 各國政府已經採取跟病毒共存的態度去制訂醫療政策。

對企業而言, 必然期待疫情盡快結束及全球各地復常; 然而, 所謂「復常」, 世界還是一樣嗎? 單是科技在疫情期間扮演的角色已經有十分強勁的表現, 疫情激化了部分仍處於起步階段的趨勢, 如遠距辦公、線上會議、線上教育、線上遊戲以及影音串流服務等, 非實體接觸的技術也會跟著受益, 如無人快遞、遙距醫療及電競等。此外, 隨著遠距辦公對於數據傳輸的速度及頻寬有著迫切需求, 5G也將得到推動, 而相關的軟件及基礎建設需求也會跟著崛起, 部分產業因加速數碼轉型而帶來更多機遇, 開拓更大、更多市場;  只可惜因科技取替部分角色而令相關市場萎縮, 商務會議便是一個例子, 當中一些簡單的安排已經被線上會議平台如Zoom、Teams 等替代, 因而間接影響其他產業如商務旅遊。

新冠肺炎亦重新定義了可持續發展, 即環境、社會按公司治理 (ESG) 相關的投資發展趨勢。社會大眾將會記住個別企業在疫情期間的所作所為, 同時那些積極承擔社會責任, 並獲得員工、客戶和社區認同的企業將會受惠。同時, 疫情也提醒著我們, 人類的力量在大自然面前仍然十分渺小。疫情讓我們明白了尊重自然的重要性, 這將使得大家對於環境因素, 如氣候變遷的關注度來到一個新的水平。企業要明白投資者者對持續投資的態度已開始改變, 傳統思維如回報率並非唯一考慮。

此外,  疫情期間亦示範了全球供應鏈是如何脆弱, 已經進行了幾十年的全球化趨勢是如何不堪一擊, 加上中美貿易戰效應, 令供應鏈開始轉向區域化或本土化, 更必須要分散以加強應變能力, 許多國家可能希望將製造業移轉回本國。在此一趨勢下, 供應鏈的分散化勢必伴隨著成本的增加, 企業必須決定是自行吸收, 或轉移給消費者負擔。

總括而言, 不論後新冠時代即將或已經来臨, 企業必須未雨綢繆, 為2023 年作出最好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