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輩調解能夠解決校園欺凌嗎?
近年本地校園欺凌事件時有所聞, 有研究和調查顯示, 約有30% 學生表示曾遭遇欺凌, 比例之高, 甚於很多國家及地區, 情況確實令人擔心。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疫前發表的調查報告,香港學生遭受校園欺凌普遍程度為29.3%,平均每10名學生,便有1人表示在一個月內遭受多於一次的欺凌, 比率是全球最高, 甚於英國(23.9%)及日本(21.9%)。此外, 亦有本地調查訪問319名中小學和特殊學校的校長和教師, 超過一半受訪者表示, 未能說明校園欺凌的定義, 以及未能掌握正確處理欺凌事件的方法。
由此可見,校園欺凌問題已經相當嚴重,若得不到妥善處理,不單助長欺凌者的行為,更會對受害者做成不可磨滅的心理影響,最後可能會「以其人之道, 還治其人之身」,構成更大傷害,若能夠在欺凌事件未發生前解決爭議,或能夠釋懷被欺凌受害者的心靈, 將令事情不再惡化。
近年不少學校開始推廣「朋輩調解」,亦有非政府組織如家福會得到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後,舉辦一系列與朋輩調解的活動,包括全港首個朋輩調解流動應用程式《調解研究所》,讓小朋友可以透過程式閱讀調解故事、透過互動遊戲,從中學習到情緒管理、溝通技巧以及基本調解知識,父母們亦可以理解如何運用調解技巧去處理衝突。
筆者認為要解決校園欺凌,並沒有「立竿見影」的解決方案,必須多管齊下,「朋輩調解」可算是其中一個有效的方案,目的是為校園播下和平的種子,帶來和平與和諧的氣氛;然而,校方對調解技巧的掌握亦不可或缺,而對於那些欺凌者、協助者、附和者或受害者, 在欺凌事件中必定帶來一定影響; 故此, 筆者認為可以採用「復和調解」Restorative Mediation,皆因它著重「傷害事件發生後的關係修補」。不少研究指出,若青年人犯錯,懲罰反而造成他們在心理發展的負面影響,甚至增加他們心中難以化解的仇恨。不同於傳統懲罰的觀念,復和調解是透過溝通去了解對方的感受及想法, 讓青少年勇敢為自己的行為道歉並作出彌補, 達到修補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其目標與朋輩調解相同,期望透過解決爭議的方案,令青年人有更健康的成長及更開心的校園生活。
常言道:「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要建設香港有更好的未來,便要由讓青年人有更健康的成長, 期望有更多學校採用多元的調解方案,協助青年人化解戾氣,令生活更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