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香港在智慧城市排名下跌的原因
近年多國政府都在策劃、建造智慧城市, 甚至智慧國, 究竟何謂「智慧」? 不少硏究均認為智慧城市是指利用各種資訊科技或創新意念, 整合城市的組成系統和服務, 提昇資源運用的效率, 優化城市管理和服務,及改善市民生活質素。
早前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公佈最新智慧城市指數, 報告顯示香港的排名輕微下降, 從去年的第19名滑落至第20位。此次報告分析了全球142個城市, 香港表面仍在前列, 但已落後於新加坡、台北及上海等亞洲城市。新加坡排名仍然名列亞洲第一, 全球第五。 此外, 在亞洲其他地區, 台北和上海的表現尤為突出, 台北躍升至第16位, 而上海則上升至第19位。
根據 IMD, 每座城市都有 120 位居民接受調, 調查內容包含交通是否堵塞、免費公共 Wi-Fi 服務品質是否改善, 以及網速和可靠性是否滿足上網需求等。IMD 智慧城市觀測主席 Bruno Lanvin 表示, 城市必須設計和採取能夠抵禦更多未來不確定性的戰略, 而信任和良好的治理越來越重要。他認為, AI 在程式設計和管理中重要性越來越高, 可以幫助城市變得更加以人為本。
至於特區政府近年積極推動智慧城市, 排名仍然持續下跌, 可謂非一日之寒, 筆者認為原因眾多, 首先普羅大眾對智慧城市的認知水平嚴重不足, 其次是政府各部門推出手機應用程式(App)眾多, 然而使用率則差強人意, 過去5年已有近40個App相繼下架, 當中有截至下架前只得1,100次的總下載次數, 証明特區政府在設計及推出手機應用程式(App), 並非從用家角度出發, 加上欠缺宣傳; 更甚是一些重要的資訊系統, 接二連三出錯, 由電子選民登記冊系統、康體通、DSE報到易和監考易等, 難免令市民失去信心而卻步。智慧城市的成功不能夠只是空談願景, 而是要有市民投入, 共同參與才能創造智慧。
未來智慧城市的發展趨勢可謂充滿挑戰, 首先是健康與老年化領域, 透過數據分析, 引導人們採取主動措施進行健康管理, 並提供全面性的醫療保健和老年護理技術。此外, 企業生產力、公共服務領域, 利用技術滿足公民需求, 增強社區間相互連結, 並提供技術支持解決方案; 而更重要是AIoT(人工智慧與物聯網)的應用, 結合人工智慧和物聯網技術, 城市可以更高效地運作, 並從即時分析數據中轉化為實用資訊和具體決策, 創造更大的價值。
總結,在數碼時代, 推動智慧城市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政府部門必須與時並進, 從制度到心態, 徹底轉變, 才能使智慧城市各項推動計畫更為完備, 提升整體競爭力, 為市民提供更優化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