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plexity Comet:AI 瀏覽器能否撼動 Google 霸權?
2025 年人工智能正重塑網絡的瀏覽器市場。Perplexity AI 於 7 月推出 Comet 瀏覽器, 並於 10 月 2 日宣布全球免費開放, 挑戰 Google Chrome 的市場主導地位。Perplexity 執行長 Aravind Srinivas 強調, Comet 可提升生產力, 甚至減少企業招聘需求, 推動 GDP 成長; 然而這款 AI 驅動瀏覽器能否真正顛覆 Google 的優勢?
Google Chrome 自 2008 年問世, 佔據全球瀏覽器市場逾 65% 份額, 遠超 Safari 和 Firefox。其成功來自技術穩定性及生態整合:Chrome 與 Android、Gmail、YouTube 和 Google 搜尋無縫連接, 涵蓋數十億用戶, 例如搜尋餐廳時, Chrome 可直接連動 Google Maps 導航和 Gmail 預訂, 打造一站式體驗。Google 每日處理數十億查詢, 廣告收入支撐 Alphabet 集團。面對 AI 浪潮, Chrome 已整合 Gemini 模型, 提供 AI 摘要功能, 應對 Perplexity 等挑戰。用戶忠誠度是其護城河:遷移書籤、擴充功能和密碼的成本, 讓用戶難以轉換, 例如一位長期使用 Chrome 的上班族, 習慣其同步功能, 轉用新瀏覽器需重新設定, 阻礙轉換意願。Google 的數據優勢也讓其 AI 持續精進, Comet 難以匹敵。
Comet 重新定義瀏覽器, 從被動導航轉為「第二大腦」。其核心 Comet Assistant 能在網頁上即時回應查詢、自動化任務, 例如比較兩款耳機時, Assistant 可跨網站彙整規格、價格和評價,甚至直接下單。 原為 Perplexity Max 訂閱(每月 200 美元)專屬, 現免費開放(有限額), 旨在對抗低品質 AI 內容並與出版商合作。 用戶反饋顯示, Comet 在學習場景表現突出, 例如一位學生分析歷史事件時, 高亮文字即可獲解釋並延伸討論, 猶如與智能導師對話, 其功能包括自動化任務(處理郵件、預訂會議)、對話式互動(驗證事實、反駁觀點)及準確性導向(適合投資決策,如查詢股票趨勢時提供可靠來源)。Srinivas 稱其為「真正個人助理」, 但用戶也提到 MacOS 延遲、歷史記錄混亂等問題, 顯示其需進一步成熟。
Comet 與 Chrome 的對比凸顯各自特點。體驗上Chrome 提供被動導航, 輔以 Gemini AI 摘要; Comet 則主動執行任務, 如一鍵彙總產品資訊。搜尋方面Chrome 依賴 Google 搜尋, 偏廣告導向, 例如搜「最佳手機」常見贊助結果; Comet 的 Perplexity AI 搜尋注重對話和準確性, 如回應「哪款手機適合攝影」時提供客製化建議。隱私上Chrome 廣泛收集資料但可調整設定; Comet 強調隱私, 卻有高達 85% 的漏洞風險, 易受網路攻擊。 效能上Chrome 穩定且支援豐富擴充, 如 AdBlock; Comet 快速但偶爾出錯, 例如自動報告誤判日期。可用性上Chrome 免費且全平台普及; Comet 雖免費但有限額, 初期訂閱門檻影響推廣。創新潛力上Chrome 穩健迭代 AI; Comet 顛覆性強, 但需提升穩定性, 例如解決延遲後或成研究者首選。
Comet 的免費策略展現 Perplexity 的野心, 欲削弱 Google 的入口地位。若獲廣泛採用, 它可與其他 AI 瀏覽器(如 OpenAI 傳聞產品)形成競爭, 例如企業使用 Comet 自動化行政任務, 員工可專注核心工作, Srinivas 預測這將提升生產力, 但也引發就業取代疑慮。 Google 反擊強勁, Chrome 已強化 AI, 且用戶慣性難破; 反壟斷壓力或有利新進者, 然而我們 Comet 短期難撼其霸權。專家認為, Comet 長期可推動瀏覽器從工具變為智能夥伴, 如在教育中幫助學生驗證資訊, 避開假新聞。
總括而言, Perplexity Comet 以 AI 創新挑戰 Google, 強調生產力和智能互動。免費開放擴大影響力, 但安全性和穩定性問題限制其普及。短期內Chrome 的生態黏性讓 Google 優勢穩固; 但 Comet 已播下變革種子。若能優化痛點, 如提升穩定性, 或將重塑市場, 讓網絡體驗更智, 未來競爭值得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