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解精神由小培養

Dr Joseph Leung

常言道:「青年人是社會未來的棟梁」, 若然能夠令他們懂得處理衝突, 可以有效解決問題, 將有助他們健康地成長; 相反, 若他們失去理性或逃避問題, 可能長久破壞關係。加上學校是社會的縮影, 一旦校園生活不愉快, 對學生的精神健康亦有長遠負面影響, 後果可以很嚴重。中大曾經有相關調查, 指出有些學生由小六升中一, 因學習環境及教材轉變, 同學們須面對適應問題, 一旦長期被欺凌, 其自尊及自我有可能受影響, 出現抑鬱徵狀; 然而, 若結識行為有偏差的朋輩, 或受校園氣氛等危機因素影響下便成為欺凌者, 故此建立和諧的朋輩及校園氣氛, 尤其重要。

近日出現不少中學及小學發生校園欺凌的事件, 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有學者稱, 長期受欺凌學生會出現憂鬱徵狀, 建議學校訓練學生成為「朋輩調解員」, 培養他們以理性態度處理衝突。 其實社會上多年來已經有不少社福機構關注相關議題, 例如香港家庭福利會早於十八年前已經意識到需要正視校園欺凌或衝突事件, 早於當時已經展開中學的朋輩調解訓練, 到了2012年家福會嘗試推廣到小學層面。

坦白而言, 要解決年輕人問題, 朋輩調解並非神丹妙藥; 但要明白不少問題都是由糾紛開始, 透過朋輩調解能夠令他們學懂了尊重他人和自己, 有助減少欺凌問題, 更加強了他們的溝通、表達及語言能力, 學習以理性、和平方法解決衝突, 締造雙贏局面和培養互相尊重的精神。

其實除了朋輩調解, 各持分者亦應各盡所能去教導年青一代解決爭議。有見及此, 律政司兩年一度舉辦的調解周亦將會加入一個新項目,便是「調解徵文比賽」, 主題為「調解︰聆聽、對話及解決爭議」, 是次徵文比賽旨在提高公眾的意識, 以調解作為友善的爭議解決方式 , 排解學校、家庭、業務或一般的爭議。 這項比賽亦旨在提倡把調解技巧融入日常生活之中運用, 期望藉此鼓勵學生就爭議解決建立一套正面及具有建設性的思維, 理解友善化解爭議的重要性, 並在生活中維繫融洽的人際關係 。

總括而言, 筆者期望未來有更多持分者, 構思更多具創新及創意的活動, 透過使用一些軟性的模式, 去令更多年青人學習以理性、和平方法解決衝突, 締造和平、雙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