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全球晶片短缺引發的危機

Dr Joseph Leung

筆者於上一期專欄跟大家談及「晶片危機」, 言猶在耳, 近日由於馬來西亞新冠肺炎病例持續增加, 因而該政府早前宣布全國封鎖至6月7日抗疫, 這個決定對全球「缺芯」的危機可謂雪上加霜, 事關馬來西亞是全球半導體封裝測試的主要中心之一。馬來西亞 素來有「半導體重鎮」之稱, 是世界前七大半導體產品出口地之一, 也是全球半導體封裝測試的主要中心之一, 超過50家半導體公司在該國設廠, 包括AMD、英特爾、瑞薩、德州儀器等, 因此有分析人士表示, 若果馬來西亞此次的封鎖禁令延長, 將有可能影響到Apple的秋季發布計劃。

事實上只要大家近日到訪過大型連鎖電器店, 便了解到不少筆記型電腦不單缺貨, 更只能夠提供上一代型號, 打印機甚至數碼相機亦面對供應問題, 而發售後即陷入缺貨的次世代遊戲主機PS5, 也是半導體大短缺的受害者。 蘋果行政總裁Tim Cook早前亦表示, 晶片短缺主要影響到iPad 與 Mac的銷量, 並坦承蘋果可能長期需要面對晶片短缺問題, 未來情況難以預測。

在全球晶片短缺的背景下, 資訊科技硬體的價格已浮現通膨壓力, 除了可能形成長期現象之外, 半導體產業亦可能因為資本密集度增加, 而形成更高的進入門檻。  監測半導體行業的分析師表示, 半導體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供不應求, 諮詢公司Forrester的副總裁研究總監Glenn O’Donnell認為短缺可能持續到2023年。美國電腦大廠戴爾(Dell)執行長兼創始人麥克•戴爾(Michael Dell)亦表示, 這種短缺可能會持續數年。

華爾街分析師指出, 目前晶片業面臨供不應求的完美風暴, 短期內問題難以解決, 可以肯定除了影响全球供應鏈外, 更窒礙未來電子產品的發展; 若從另外一個角度而言, 減慢產品的發展周期能够令產品庫存量減少而變得更環保, 未嘗是一件壞事, 皆因過去多年, 全球電子產品為了追逐市場佔有率而不斷推陳出新, 因而產生大量電子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