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智能卡實名制對企業的影響

Dr Joseph Leung

香港人使用電話智能卡的渗透率在全球排名可謂數一數二, 每人平均擁有超過兩張電話卡, 事實上香港人喜愛使用智能手機亦是遠近馳名; 故此, 多年來各大手機生產商都必定在香港推出其下的旗艦手機, 而不少香港人為了方便處理公務和私人事情, 很多時都採用雙卡手機。

至於企業, 不少行業都經常使用儲值電話智能卡作為日常運作, 特别是那些工作性質以項目(project) 為基本, 一旦項目完結, 大部分曾經共事的成員都會解散, 因而在合作過程中成員之間的聯絡電話都可能使用儲值卡;  此外, 過去一年由於疫情關係, 令外賣服務需求大增, 不論是外賣網上平台如Food Panda, Deliveroo, 以致外賣速遞員都經常需要處理大量訂單, 與不同客戶聯絡, 根本不可能以個人的網上數據及電話號碼處理, 加上涉及私隱, 筆者相信以上兩個例子, 大部分工作人員都會以儲值電話智能卡處理, 既方便又可以保障私隱, 因而市場需求大增。

早前特區政府於1月30日展開公眾諮詢, 建議透過《電訊條例》訂立規例實施電話智能卡實名登記制度, 每名用戶(包括公司/企業用戶)只可向每個持牌人登記不多於3張儲值卡, 16歲以下人士登記電話卡服務須得到一名家長或監護人確認。邱騰華局長於記者會上提出有需要規管儲值卡, 他指出不法之徒利用儲值卡的匿名性干犯電話騙案、科技罪案等, 因此認為「有迫切需要透過引入實名登記制度堵塞漏洞」。保安局副局長區志光亦表示, 匿名儲值卡過去被不法之徒用作不同類型騙案, 過去3年有增加趨勢, 電話騙案有九成使用「太空卡」, 騙徒以漁翁撒網方式行騙, 匿名儲值卡往往被用作嚴重罪行, 包括搖控引爆炸彈、偷運人蛇、販毒、綁架等, 當局希望可以實名化制度, 防範及打擊相關罪案。

筆者認為打擊罪案無疑是一個政府應有及合理做法, 問題是不知是否特區政府欠缺智慧, 還是欠缺「天時地理人和」, 過去推出不少與科技相關政策, 結果只是「事倍功半」, 「徒勞無功」, 以往有智慧燈柱, 今有安心出行等項目, 推出後往往只有令市民望而卻步, 給人「堅離地」的感覺。是次要求實名登記制度, 若然只是為打擊罪案, 能否考慮不設購買上限, 令那些需要大量儲值卡作為營運的中小企多一些活動空間, 間接亦給予市民明白政府修例的初心。公眾諮詢期已經由2月28日延至3月20日, 大家把握時機去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