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利是 可行嗎?

Dr Joseph Leung

肆虐超過兩年的新冠肺炎, 再一次令大家需要經歷社交距離的農曆新年, 不單影響眾多商戶生計, 亦令傳統拜年及派利是等活動取消, 因此令不少銀行、電子支付平台、及虛擬銀行等, 相繼推出農曆新年「電子利是」功能, 期望「新年祝福」不受空間和時間限制, 當中更有不少現金獎賞優惠作為誘因。

從技術角度而言, 「電子利是」並非新鮮事, 一般而言是透過流動理財應用程式, 每封利是內付港幣可選20、50、100或500元鈔票或自訂金額, 此外, 亦有銀行透過轉數快平台去派電子利是, 為了增加派電子利是的樂趣, 有銀行完成轉數後讓客戶使用利物浦球星貼圖送上祝福, 包括隊長軒達臣、羅拔臣、文尼、雲迪克,另外都有虎年賀歲卡通貼圖。

面對仍未解決的新冠肺炎, 市民在這兩年來對電子支付的接受程度確實已經大大提升, 不少人擔心現金成為傳播病毒的渠道, 加上政府早前推出電子消費卷, 及各大小商戶逐漸安裝相關的讀卡器, 令電子支付發展水到渠成。

筆者認為「電子利是」的發展仍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夠普及, 主要有幾個原因, 首先應用的時間相當短, 每年農曆新年只有7至14天, 儘管仍可以應用於各大小喜慶日子, 例如生日。此外, 利是又稱紅封包, 是中國傳統習俗, 其顏色在中華文化裏常常代表「喜慶」之意, 故此, 要令更多人接受「電子利是」, 必須在介面及互動設計上花多些心思。

另一方面, 由於每年農曆新年有不少相關的傳統習俗, 例如銀行換新鈔、送利士封等活動, 要令更多人接受「電子利是」便應減少相關供應, 情況有如實體月曆, 供應少便令更多人使用智能手機內的月曆。

總括而言, 「電子利是」確實能令這個世界更環保, 只要能夠讓傳統的文化保留, 換上與時並進的元素, 定能轉化為既創新又有創意的電子服務, 為香港發展智慧城市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