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科技無遠弗屆

Dr Joseph Leung

近年科技創新及應用於各行各業已是不爭的事實, 醫療科技的發展便是一個好例子, 面對仍未結束的世紀疫症, 科技扮演的角色更為重要, 除了減輕醫護人員工作量, 更可以提升醫療效率。

在眾多發展潛力巨大的醫療科技, 有人認為非3D打印技術莫屬, 最常應用於體外醫療器械製作, 包括手術中的醫療模型、助聽器、齒科手術模板,還有義肢。相比傳統技術, 3D打印更能造出符合使用者體型尺吋的義肢, 更重要是低成本而製作時間短。 現時3D打印甚至可以製造骨骼及器官, 有生物打印機製造商於2013年已成功製造功能正常的肝臟組織, 雖然細胞只存活了5日, 但已見證3D打印器官的未來。

此外, 由於本地流動通訊發展先進和迅速, 引發了不少醫療科技的契機, 例如遙距醫療, 據了解, 香港伊利沙伯醫院因應疫情推出視像診症服務, 而一些一站式的遙距醫療應用程式平台如DoctorNow及DrGo, 提供輕微疾病(例如發燒咳嗽、腹瀉/嘔吐、皮膚問題、情緒病等)的診症和慢性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等)的定期覆診和健康管理, 病人可以足不出戶便能通過遙距視像診症, 並由應用程式平台把診斷結果及藥物送到病人指定地方, 為行動不便的病人或長者帶來方便。醫管局亦早前推出流動應用程式「HA Go」, 讓市民透過智能手機管理在醫管局的就診安排, 而部分的公立醫院亦成為發展智慧醫院的試點, 例如讓醫護人員可在手術過程中透過5G智能眼鏡, 即時共享內窺鏡圖像。

近年流行的VR 虛擬實景除了應用於心理治療, 亦有效引導患者回憶或想像場景, 被視為「意識上的麻醉藥」, 例如讓燒傷患者於清創及換藥時投入VR遊戲, 從而減少痛楚感覺, 而醫護人員透過虛擬訓練, 為精密手術進行反復練習, 從而提升手術成功率。

總括而言, 以上的醫療科技例子只是冰山一角, 筆者深信當疫情過後, 將有更多、更創新的醫療科技方案應運而生, 大家不妨拭目以待。